我國是大閘蟹的養殖大國和強國,2017年全國大閘蟹產值實現778億元,正在向千億產業邁進,中國水產養殖網了解到,湖北江蘇安徽山東遼寧等省是大閘蟹養殖集中的區域,湖南江西浙江也有一定的份額,隨著大閘蟹養殖技術的不斷推廣,以前不養大閘蟹的省份也陸續養起了鮮活大閘蟹 ,新疆貴州等邊遠省份都有人養起了大閘蟹,大閘看起來朝著越來越平民化的方向發展了,養的多了,價格肯定會便宜了,吃的人也就多了。這好像和以前大閘蟹的中高端水產品形象有些沖突了,這問題出在什么地方呢?
大閘蟹,聞名全國的當屬陽澄湖,然而陽澄湖這個品牌經過多年的經營炒作,已經不像以前那樣強勢了,其中的水分大家都心知肚明,簡單說就是吃的人不買,買的人不吃,作為贈送禮品的一個重要品種,這個恐怕
就是陽澄湖大閘蟹的主要功能了,而且掛著陽澄湖的牌子,動輒幾百塊一斤,也不是普通老百姓隨隨便便能消費得起的,關鍵是,你花了高價錢,也不一定能吃到所謂的正宗陽澄湖大閘蟹,這導致老百姓的大閘蟹消
費觀念也會產生轉變。
這幾年大閘蟹品牌化打造仍然在不斷進行,光是江蘇省內就有固城湖大閘蟹、太湖大閘蟹、洪澤湖大閘蟹等品牌,安徽湖北等地的大閘蟹品牌化也有不小的進步,可以說大閘蟹品牌之間的競爭也不斷激烈了,做了全
國品牌就做區域品牌,終歸是要在大閘蟹市場里分一塊蛋糕,而地方政府的支持力度是非常關鍵的。在大閘蟹品牌百花爭鳴的形勢下,各種亂象也是五花八門的存在,從養殖到流通到品牌到消費端,都有比較明顯的
特點。
養殖端的亂象。大閘蟹養殖技術方面已經日趨成熟,問題在于現在像江蘇安徽湖北等主產區的水環境逐漸變差,導致養殖難度不小,由水質變差帶來的一些列的養殖問題越來越困擾養殖,青苔藍藻等都是常見問題,
原來水環境不錯的時候,這些其實根本算不上問題,現在卻成了養殖戶非常頭疼的問題。蟹苗質量的問題,這兩年大閘蟹種質退化的問題越來越凸顯,沒有好的蟹種,就沒有好的蟹苗,選擇什么樣的母本,業內也是
爭執不休,極端的甚至到了有些惡意攻擊的意思了,有些從一個極端走到另一個極端的意思,未來蟹種選擇是否要以“大母本”為標準的爭論,還會長期存在。養殖戶提前捕撈大閘蟹上市,也是越來越麻煩的問題,
這不能完全歸咎于養殖戶,主要是市場的需求問題,趕在中秋前上市的六月黃大閘蟹,很少有質量非常好的,肉質、蟹黃、質量都沒到一定的標準,有的甚至還是軟腳蟹,這樣的蟹不斷進入市場,導致老百姓對于螃蟹質量的認可越來越下降。當然,中秋前也有好的螃蟹,那是因為這部分養殖戶一些列的操作流程非常順利。
流通端的亂象。主要就是指規格上的水分太大,從49硬規格,到現在38規格很普遍,還有更夸張的27規格、16規格、甚至是瘋狂的05規格。關于規格水分越來越大的問題,到底是什么地方出了問題?估計沒有一定江湖經驗的人很難說透。很多人認為就是價格競爭的惡果,養殖大閘蟹的地方多了,競爭就成了常態,而價格就是競爭的直接手段,張三的價格便宜,李四賣不了那么便宜的價格,就拿出降規格的大招,李四降完張三再降,就是拼價格,實際上報出來的價格和規格對等不了,剛做生意的估計是一臉懵逼,這是什么操作?做了幾年螃蟹生意的老板心里都是心知肚明了,光看價格是沒有用的,還要看規格,看規格水不水、硬不硬。從目前的情況來看,規格軟化的情況會長期存在了,去年一些知名水產市場打出禁止軟規格的通知,然而執行不到一周就繼續玩軟規格了。
品牌端的亂象。主要就是仍然有一些老百姓超級迷信大品牌的鮮活特大閘蟹,買大閘蟹到專賣店,到專賣店點名就要陽澄湖,中國水產養殖網近留意到一個報道,一個產值3億的陽澄湖大閘蟹,銷售額卻達到了300億,超
過99%的都是假冒的陽澄湖大閘蟹,別說賣假冒的陽澄湖大閘蟹發財了,連賣假冒陽澄湖大閘蟹戒指、禮盒的老板都發財了。還是那句話經典,吃的人不買,買的人不吃。事實上實際上像陽澄湖這樣的大品牌已經走下了神壇了,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了實際的問題,要品牌的同時更要口感,事實上只要水質好,養殖技術到位,養出來的大閘蟹口感都不會差,不少價格賣的很高的出口級大閘蟹并不是都出自陽澄湖等地,就說明了這個的問題。
消費端的亂象。其實很品牌端的亂象有些差不多,一些品牌大閘蟹假冒問題很嚴重,根源還在于消費端的問題,如果沒有一些老百姓過度迷信,也就不會有那么多假冒的大閘蟹。我們希望大閘蟹消費還是要回歸
原始,大閘蟹消費就是吃的問題,只要老百姓吃的好了,就是好的大閘蟹,管他什么牌子呢?掛再好的牌子,吃出來的確實口感很差的感覺,你不窩火嗎?現在電商這塊尤其是抓住了一些老百姓不懂大閘蟹的心理、盲目追品牌的心理,打著品牌大閘蟹的旗號,喊出低價平價的口號,來吸引老百姓,稍微動點腦筋想一下,牌子那么響的大閘蟹,價格真的那么便宜就能買到嗎?這幾年無論是關于專賣店紙螃蟹的投訴,淘寶等電商上的假冒偽劣投訴層出不窮,這個行業的水分是到了該擠一擠的時候了。
一個產業大了之后,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,是很正常的,關鍵是如何看待這樣的問題,同樣的問題一年兩年三年甚至存在更久,這樣就不叫問題了,叫潛規則了。都回到原本的位置,即食大閘蟹,流通商正經
做生意,品牌蟹繼續走高端路線,老百姓想送禮就買品牌、想實惠就吃普通蟹,各自都回來屬于自己的位置,過度的在非自我位置上花心思,肯定是脫離了本位。從養殖端到消費端,那么多環節都是相輔相成的,養出來的螃蟹終要上桌子吃掉的,養出什么樣的螃蟹決定了你的螃蟹是賣禮盒還是走市場,而消費者如果都能回到“吃”的位置,關注價格的同時更在意口感,選擇適合自己的大閘蟹,大閘蟹消費逐漸回歸理性,這就是好事情了。從現在的情況來看,養殖、流通、品牌、消費這幾大環節的問題已經逐漸凸顯,在網紅的道路上,大閘蟹這兩年走的并不算順利,大有被小龍蝦趕超的架勢。前幾天有人留言說現在的小龍蝦價格比大閘蟹還貴啊,這不正常啊,以前確實是,小龍蝦算屌絲,大閘蟹算高富帥,然而問題越來越多的高富帥,如果這個行業不做改變,繼續如此好無管束的發展下去,還能再繼續高富帥下去嗎?
下一條:最后一篇